唬爛吧
  • 搜尋
      Loading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唬爛吧粉絲團
  • 首頁
  • 新聞專區
    • 時事新聞
    • 社會新聞
    • 全球新聞
    • 台灣之光
    • 婉君說
  • 短片
    • Kuso短片
    • 汽機短片
    • 搞笑短片
    • 電影預告
    • 其他短片
  • 寵愛女人
    • 彩妝保養
    • 新嫁娘
    • 新手媽媽
  • 動物星球
    • 汪星人
    • 喵星人
    • 其他星人
  • 24H書店
    • 小說
    • 動漫
    • 插畫
  • 生活
    • 美食
    • 旅遊
    • Life 一下
    • 健康瘦身
    • 科技
    • 恐怖/奇趣
  • 體育
    • 旅外國手
    • 運動資訊
    • 球星動態
    • 體壇盛事
  • 娛樂
    • 明星八卦
    • 娛樂盛事
    • 街頭藝人
    • 宣傳動態
  • 性感寫真
    • Sexy Lady
    • 火辣專區
  • 測驗區
    • 心理測驗
    • 小遊戲測驗
  • 首頁/
  • 新手媽媽/
  • 爸媽學著換句話說 引發孩子從「模仿」進階到「創新」
  • 1323

爸媽學著換句話說 引發孩子從「模仿」進階到「創新」

爸媽學著換句話說 引發孩子從「模仿」進階到「創新」

分享
艾芭|檢舉

【文:林麗玲老師/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】

一踏進電梯,冷不防一個童音:「到幾樓?」身子還躬著。

「水果和你說再見,冰淇淋一起說拜拜,祝你……一樣甜,心情……好滋味!」學著「水果奶奶」一會兒手擺動,一個兒搖動小小身軀唱唱跳跳。

穿著高跟鞋,拎著小包包「我去上班了喔!」

雙手在臉上猛打,問她:「你在做什麼呀?」「我在擦油油!」理直氣狀的回答。

拿著報紙,煞有介事的翻看。

一隻掃把,時而用來掃地,時而變成魔女琪琪的飛天帚。

一群小朋友繞著公園跑並叫囂,一個不留神,還包著尿布像小鴨子般的小女娃也隨著起舞和唱和著。

做出以上動作的小女娃不是別人,就是我對當時才2歲左右的女兒的記憶。

拿著放大鏡來看,雖然當時的她只有2歲,可所學習、所模仿的事,只能用「令人瞠目結舌」來形容呢!

舉凡我和先生拿搖控器的動作、罵人的語氣、在電視和故事中的詞語、上廁所的姿勢、開車的動作、掃地的、煮飯的、洗衣的樣態,在一個個不經意的時刻,居然都被孩子活靈活現的模仿起來了。透過女兒,更深刻的確認,只要是孩子經常接觸的事,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素材。

「模仿」對人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。一個嬰兒從只用反射動作來反應,透過視、聽、觸覺認識環境,花大部分的時間觀注自體形象,到開始對自己以外的人、事、物感興趣時,也就是孩子準備就緒要進入大量模仿學習的時期。透過和自己親親密密相處的人互動,不斷模仿所觀察到的每一件事,一旦孩子成功模仿了某種技能,那個技能便屬於他們自個兒的。而小孩也由此慢慢發展成自主的個體。

從模仿行為中孩子得到什麼?

透過模仿,孩子的語言表達、生活的能力、和遊戲的技能得到發展。於是孩子能夠更精確表達自己的需要,並能將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連接和協調。當然,除此之外,能夠和自己喜歡的人有相似的行為,那可真是件無比榮耀和欣喜的大事。

模仿是社會化的起源

就像一顆大樹旁攀附的蔓藤,努力和積極地沿著大樹的軌跡,依著大樹吸收養分,靠著大樹而能支撐,慢慢的向上成長,慢慢成為醒目、不再只是大樹旁的不起眼的小植物,而是有自己風味、及姿態的蔓藤。這就是孩子從一個學習、模仿、完全拷貝的別人的行為,累積自己和社會連接的能力,漸漸能夠成為一個有自己主見和意志,也知道如何傳達與完成自己的意志之人的風貌。這個過程我們稱為社會化的歷程。它是一個連續性的學習。

讓模仿的內容成為孩子創造自信的源泉

要成為可創造的內容,定是開放有彈性的。比如當我們對孩子說:「這樣不乖,下來。」只有二條路可走。一種是孩子聽話,當父母的乖小孩,另一種就是和父母抗爭看誰會贏。但如果對孩子換一種說法:「媽媽不希望你受傷,怎麼玩是安全的呢?」這就有無限可能了,孩子會在不擔心大人生氣之下,想出各種免除困難、危險的創意辦法。

所以,當我們發現孩子模仿別人罵人的話,對著我們說:「你白痴。」這時請問孩子:「你想要對我說什麼?生氣我沒猜中你的心情,還是只是隨便說說、開玩笑?只聽到你說『你白痴』,可是我聽不到你要我做什麼。」

若大人立刻打罵,只是打壓下不好的內容,但是,孩子並不清楚可以怎麼做,甚至對模仿的內容似懂非懂,那更是麻煩。但若能直接把已進入孩子心中的東西,轉化成積極的情緒教育,讓孩子更增表達信心。

選擇讓孩子在開放性的親子互動耳濡目染下,會習得開放和有創造的生活態度與哲學。如此源源不絕的智慧被開展,「我可以有所為」的感受被蘊釀,相信孩子會有湧泉般的自信,而不是只有一缸水的捉襟見肘。

via


Tweet

返回頂部

最新文章

台中女看護轉行當詐騙車手! 情緒崩潰差點撞階梯被逮捕

11藝人涉逃兵…陳沂不解「不紅幹嘛閃兵」 網狂酸:許光漢都沒閃了

查出120人有「閃兵」疑義 役政司:還會有下一波

防範兒童過度使用手機!教育部聯合3大電信商 家長9月前可至各門市協助設定工具

月薪21萬…北漂女「10年砸300萬整形」失敗 被問是男是女:看不出來?

哈日族笑開懷!日圓狂貶再創近一年新低價

她抱怨男友一到假日就昏睡整天 網友幫分析:上班太累報復性補眠

YouTuber拍片「購買母乳飲用」惹議 網怒批:丟臉丟到國外

如何避免在超市「亂買東西」 日專家分享「這3物」別碰

上週末下到發紫!全台雨量結帳前20名出爐 「這縣市」霸榜16名

©2014 丫博士.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絡我們 | 廠商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