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DC提供的這張照片顯示培養皿中培養的「耳念珠菌」。 全美逾半的州已有病例。(美聯社)
〔編譯陳成良/綜合報導〕2009年,日本醫生在一份報告中,描述了一種從70歲病患外耳道中發現的新型真菌,命名為「耳念珠菌」(Candida auris)。當時,沒有人意識到這種真菌會帶來多大的威脅。有科學家推測,氣候變遷可能是罪魁禍首。
據澳洲科學媒體《科學警報》(ScienceAlert)11日報導,然而,短短幾年後,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在全球各地醫院爆發,而且這些病例彼此獨立出現,基因型別也不同,這表示耳念珠菌並非透過全球化的人員流動傳播,而是另有原因。
更令人擔憂的是,耳念珠菌對現有抗真菌藥物具有極高的耐藥性,超過3分之1的侵入性耳念珠菌感染患者死亡。這種原本不存在的真菌,如今卻成為醫院裡的感染主要死因之一。
據報導,耳念珠菌的感染途徑與其他致病真菌相似,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或經由傷口進入血液,並在醫院中經由醫療器械傳播。感染症狀包括發燒、不適等,但很難與其他感染區分。
耳念珠菌主要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傳播,它可以寄生在人體皮膚上,在物體表面存活數週,甚至能抵抗醫院的強力消毒劑。部分醫院甚至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後,仍然在病房中發現耳念珠菌孢子,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擔憂。
短短10年內,耳念珠菌已在六大洲40多個國家奪走數千人的性命,而且感染病例每年都在增加,耐藥性感染的比例也在上升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現已將耳念珠菌列為對人類最具威脅的真菌之一。
科學家回溯研究了過去的真菌樣本,發現耳念珠菌可能早在1990年代後期就已存在,但在此之前,卻沒有任何關於耳念珠菌致病的紀錄。
那麼,這種致命的真菌是如何突然出現的呢?科學家推測,氣候變遷可能是罪魁禍首。耳念珠菌與其他真菌不同,它可以在高達42攝氏度的環境下生長,這意味著全球暖化可能為耳念珠菌的繁殖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DC)的研究員洛克哈特(Shawn Lockhart)表示:「我們知道,新物種不會憑空出現。我們只是還沒有弄清楚,在它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之前,它究竟藏在哪裡?目前有很多猜測。」
耳念珠菌的出現,為人類敲響了警鐘。隨著氣候變遷加劇,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新型傳染病的威脅,而人類的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應對這些挑戰,還有待觀察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world/breakingnews/4673121